丹凤: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
时间:2025-07-29 来源:陕西党建网 作者:
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近年来,丹凤县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理念,创新实施产才融合战略,通过构建“引育留用”全链条机制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,打造集聚高地。坚持“产才融合”导向,持续深化“两联两建”行动。聚焦“四大产业集群”和十大产业链发展需求,创新建立“1+3+N”协同机制(职能部门+龙头企业+科研院所+专家人才),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。依托链主企业新建专家工作站、招才引智联络站5个,引进“高精尖缺”专家56名,帮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,解决技术难题30项,转化创新成果12项。通过“两联两建”专项行动,在特色农业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形成“人才+项目+平台”的雁阵格局,实现产业聚才、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健全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,激发人才活力。推行“刚性+柔性”双轨引才模式,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,同时,做好专业技术人才招录。创新实施“师带徒”“双师课堂”培养机制,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、经营管理人才100人、康养人才500人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落实人才津贴、住房保障等12项配套政策,解决子女入学、职称评定等关键问题43件。开展“丹凤英才”评选活动,表彰各领域优秀人才50名,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。
盘活用好本土人才资源,赋能乡村振兴。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“三大工程”,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土人才的潜能。实施培育工程,通过“田间课堂”“院落教学”培养新型职业农民、乡村文旅复合型人才、能工巧匠和乡村治理骨干,夯实人才基础。深化带动工程,支持“土专家”、“田秀才”、致富带头人领办合作社、发展特色产业、参与乡村治理,激活能人效应。做好赋能工程,用好“乡音党课”、驻村讲堂等载体,让本土人才既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,也做党的政策理论的“乡土宣讲员”,强化长效支撑。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,在项目扶持、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,鼓励致富带头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让本土人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。
相关文章
- 四川省宣汉县被授予“中国木香之乡”
- 全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召开
- 甘肃省文旅厅与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课题...
- 省住建厅举办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
-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...
- 省住建厅党员干部赴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
-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...
- 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—— 孝昌县小河镇 “三重蝶...
- 枣林深处文明韵 香飘万里幸福村——看衡水市武邑县朱...
- 探气象奥秘 晓农耕智慧 悟家国担当 ——六安市农业...
- 中央宣传部授予徐淙祥同志“时代楷模”称号
- 林水寨获评“安徽省农村优秀创业项目”
热点关注
- 四川省宣汉县被授予“中国木香之乡”
- 全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调度会召开
- 甘肃省文旅厅与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课题...
- 省住建厅举办全省城市管理执法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
-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...
- 省住建厅党员干部赴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
-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...
- 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—— 孝昌县小河镇 “三重蝶...
- 枣林深处文明韵 香飘万里幸福村——看衡水市武邑县朱...
- 探气象奥秘 晓农耕智慧 悟家国担当 ——六安市农业...
- 中央宣传部授予徐淙祥同志“时代楷模”称号
- 林水寨获评“安徽省农村优秀创业项目”